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979123233287738456&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item_id=12979123233287738456&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54991101669&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衣路无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杭州市富阳区残疾人联合会,聚焦下肢障碍群体穿衣难问题,开展适应性服装设计调研与基层助行实践,探索 “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社会协同” 的无障碍生活新路径。

在富阳区残疾人联合会,团队通过发放问卷、开展访谈等方式,梳理残障群体问题困境。42岁的王先生因脊髓损伤需长期使用轮椅,他坦言:“裤子后腰难提,长期保持坐姿会感觉尺寸局促”;30岁的李女士则提出:“希望拥有既实用又不失美感的日常穿搭。”一个个现实的痛点成为团队成员的设计起点,让成员们意识到服装不仅仅是遮体之物,更是尊严与自信的载体。


针对穿脱困难、依赖他人等痛点,团队提出三大创新设计:磁性前开襟系统替代传统纽扣,单手即可闭合;弹性立体腰围与低裆结构,适配坐姿体态,提升舒适度;模块化袖口与裤脚,支持自由拆卸,满足四季与场景变化需求。
未来,团队将持续优化原型,开展“基层暖心助行计划”,筹建 “无障碍服装公益推广平台”,让创新设计从校园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每一道缝线,都应承载对平等的追求。” 从倾听需求到技术创新,从个体关怀到系统共建,“衣路无碍”团队将继续以青年设计之力,拆解无形障碍,助力残障群体更好实现 “穿衣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