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艺外网(2021年新建)
校园经纬
校园经纬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信息与控制学院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时间:2025-04-10 作者:信息与控制学院 点击:[]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教学活力,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4月3日,信息与控制学院在C1-204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来自学院4个专业、2个教研室的6位教师同台竞技,演绎智能技术赋能课堂的多元创新场景。浙江理工大学王晶晶副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李竹副教授及信息与控制学院扈文佳副院长担任赛事评委。

参赛的青年教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将创新教学理念融入课堂设计,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呈现教学内容。朱臻老师的《软件工程》课堂,从ChatGPT切入,梳理软件工程发展史,融入国产替代案例,展现科技自主创新的时代意义。骆君威老师的《C程序设计》课堂通过“计算阶乘”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类型与内存溢出的底层逻辑,体现“从代码到思维”的教学设计。王燕青老师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以搭便车、接力赛等生活化比喻,拆解热电势三大定律的工程密码,让抽象公式跃升为可触可感的传感器设计指南。陈天琦老师的《大学物理》课堂借助激光笔与双缝干涉实验动态演示光的波动性本质,结合实时弹幕互动引导学生明暗条纹规律背后的物理原理。黄嘉禾老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从“囚徒摸球”的古典案例到输入法纠错的现代应用,揭示了概率逻辑如何成为AI决策的隐形导航。卞李娜老师的《MATLAB程序设计》课堂将“形态学滤波”理论结合Matlab代码实战,以大疆云台追踪案例为切入点解析图像去噪与修复现场课堂组织张弛有度,互动氛围活跃。

赛后,评委组立足教学创新痛点精准施策,围绕“高阶思维培养”提出三大优化路径:一是重构教学设计范式,从单向“知识传递”转向阶梯式“思维引导”,如在编程课程中构建“AI生成代码-人工编写-原理反刍”认知闭环,驱动学生探究底层运行机制;二是深挖课程思政载体,通过“牛顿微粒说与惠更斯波动说”这一科学史经典争议辨析培育批判性思维;三是革新教学案例体系,例如以当代关注的“抽盲盒”替代传统抽签模型,用兴趣牵引概率认知,实现寓教于乐的课堂转化。

以赛促教强师能,蓄力前行谱新篇,本次竞赛展现了信息与控制学院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活力,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招生电话

0575-82001777

院长书记信箱

ky@zstu.edu.cn

Copyright(c)2021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学院地址: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康阳大道58号

邮编

312369

传真

0575-82978000

—厚德致远·博学敦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