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1 日下午,“浙水股份杯” 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浙江海洋大学圆满收官。在以 “摩天轮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 为主题的竞赛中,来自全省 49 所高校的 102 支队伍同台竞技。最终,建筑工程学院的 2 支参赛队伍凭借作品《巨蟹座》与《寰瀛擎月》脱颖而出,不仅一举斩获 2 项一等奖,还荣获 1 项最佳创意奖 ,展现出卓越的专业实力与创新能力。

获奖作品简介

获奖作品名称:巨蟹座
参赛学生:尹帆、赖诗雨、胡栩捷
指导教师:李强、童颜泱、郑家乐、毛晓飞(排名不分先后)
作品主要特色与创新:作品创新采用轮辐式结构体系,将刚性轮辐与柔性轮辐有机结合。其中,刚性轮辐设计为8 个 “酒杯” 形状的桁架结构,轮辐间通过拉条相互连接,这种构造不仅能够同时承受水平与竖向荷载,还显著减少了材料用量;柔性轮辐则以拉条为主体,主要承担水平荷载作用。轮缘部分同样采用拉条,重点用于承受竖向荷载。在支撑结构方面,基于三角形稳定性原理,选用 A 字形设计,并通过增设拉条缩短立柱在水平力方向的计算长度,从而有效抵御水平与竖向荷载,精准控制立柱变形量。

获奖作品名称:瀛寰擎月
参赛学生:王云贵、濮美荣、吴承晔
指导教师:李强、童颜泱、郑家乐、毛晓飞(排名不分先后)
作品主要特色与创新:转轮结构体系打破传统刚性轮辐式结构的受力局限,创新探索出“柔性轮辐 + 刚性轮缘” 的协同受力模式。刚性轮缘构建为封闭受力体系,由八根三角管杆件组成,通过多根柔性轮辐与滚轴相连,实现荷载向支撑结构的高效传递。同时,轮缘借助刚性杆连接形成空间结构,显著增强整体抗侧刚度,进而形成 “柔性索网 + 刚性骨架” 的协同承载机制,传力路径清晰明确。支撑结构的立柱采用稳定的三角形体系,并设置水平撑与拉条,有效减小压杆计算长度,控制结构构件侧移量,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参赛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力合作,从理论建模、材料优化到加工工艺,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此次参赛作品经历了半年时间的筹备与反复打磨,背后凝聚着无数艰辛与汗水。为了能在比赛中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团队毅然放弃五一假期和周末的休息,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带队教师李强表示,作品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学生对结构力学本质的深刻理解,更展现了跨学科创新思维在工程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建筑工程学院长期坚持“以赛促学、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持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学科竞赛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此次双一等奖的突破再次印证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学科竞赛为重要抓手,助力学子在更广阔的工程实践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