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艺外网(2021年新建)
科艺要闻
科艺要闻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科艺要闻 >> 正文
科技人文深度融通 大中小学协同创新——我院成功主办2025年教育强国・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发展论坛
时间:2025-05-08 作者:宣传部、办公室、学生工作部 点击:[]

5月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浙江省)共同指导,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主办的2025年教育强国・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我院举行。本次论坛以“科技人文深度融通 大中小学协同创新”为主题,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路径。

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庞海芍,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姚珺,绍兴市上虞区副区长孙伟琴,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黄健,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领军人才、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李加林,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校红色场馆联盟理事长、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渠长根,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肖香龙教授,学院院长胡琦、党委书记陈德虎,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导,相关共建基地领导,上虞区中小学书记、校长,优秀校友代表,600余名大中小学师生共同参与本次论坛。

姚珺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专家及来宾致以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她指出,如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新时代大中小学一体化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以文化浸润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课题。浙江理工大学是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浙江省牵头高校,科艺学院作为理工大学“三校区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学校百年办学底蕴与学科优势,坚持科技、艺术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探索开展大中小学文化素质教育一体化建设新范式,具有积极时代意义。期待各共建单位能够深化交流、凝聚共识,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形成合力,创新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助力学院打造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培育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时代新人。

孙伟琴表示,上虞区深厚的历史文脉与教育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通过“虞理共进”校地融合模式,地方与学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体系。区政府将继续深化校地协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大中小学文化育人一体化建设,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庞海芍结合梳理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历史,阐释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强调了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意义。作为活动指导单位代表,她期待学院依托校本资源,发挥办学特色优势,为文化育人注入新活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范式。

论坛上,庞海芍、姚珺、胡琦、肖香龙共同为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院揭牌;胡琦、陈德虎共同为研究院受聘专家颁发聘书;上虞区教体局局长房永军,绍兴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沈华梅为首批文化素质教育共建基地授牌;共青团浙江省委少年部副部长徐斌为文化素质教育研学实践团队授旗。会上发布了《学院文化素质教育2025行动计划》,正式成立大中小学文化素质教育一体化联盟。

开幕式上,科艺学子带来的“秀美科艺・霓裳实景”时装展示亮相。科艺学子青春创意服饰与校园胜景交融,在动态展演中阐释“校园十景”的育人诗篇,以灵动的视觉盛宴,生动诠释学院在文化育人领域的探索与突破。

开幕式结束后,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活动拉开帷幕。庞海芍、渠长根分别作了题为《素质教育的中国道路》《以红色文化为抓手,务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主旨报告。

庞海芍开篇详细阐明了素质教育思想的三大根基,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理论,结合自身研究,系统梳理总结了大学素质教育的中国模式。报告指出,要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三个层面,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素质教育之路。

渠长根从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两个层面系统阐释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思路。他基于对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深入解读国家政策导向,强调以红色文化作为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报告结合浙江理工大学实践经验,提出以学段为“经”、课程要素为“纬”,构建全学段思政课程体系,推动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全方位做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当天下午,两场专题论坛同步启幕,从不同维度探讨文化素质教育创新路径。聚焦“文化素质教育新路径:内涵重构与发展路径研究”,黄健以《走进大师认识经典——鲁迅:从绍兴走向世界》为研究基点,深入阐释了鲁迅作品在当代教育中的文化价值。他认为,鲁迅先生从绍兴乡土走向世界文坛的历程,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缩影,更折射出经典文本超越时空的文化生命力。古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品牌创始团队成员王明成以《创业是在解决问题》为题,结合打造古茗品牌的经历,分享团队如何创新策略突破市场同质化困境,指出创业教育对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文化素质教育新范式:科技、艺术与人文的协同之道”为主题,李加林在《文艺素质与设计人才培育》报告中,系统探讨了文艺素养对设计创新的深层影响及其培养机制。他指出,在当代设计教育中,文艺素养不仅关乎审美能力的提升,更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驱动力。校友企业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市场负责人王其鑫聚焦《具身智能:通往AGI 的必由之路》,以高动态四足机器人为例,展示了智能科技与人文价值的融合实践。校友企业浙江万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海彬以《产业链闭环营造绝对竞争优势》为题,系统阐释了技术、艺术与人文要素在建筑产业链中的协同创新模式。

论坛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在绍高校科创市集与科艺学院2025届毕业设计联展,实地感受人文与科技协同育人的文化成果。当晚,上虞小百花越剧团带来的经典剧目《梁祝·十八相送》,通过婉转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戏曲的永恒魅力。这种动静结合、知行合一的活动设计,既丰富了论坛的内容形式,又深化了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为与会代表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近年来,学院立足理工百年办学底蕴,坚持文理融通育人理念,匠心培育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时尚设计文化、校地共建文化、越地文化、艺科融合文化等六大文化育人品牌。本次论坛成立了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院,进一步开启了学院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新征程。

招生电话

0575-82001777

院长书记信箱

ky@zstu.edu.cn

Copyright(c)2021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学院地址: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康阳大道58号

邮编

312369

传真

0575-82978000

—厚德致远·博学敦行 —